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一百一十二回 金粉各飄零情場永別 輪蹄相馳逐舊事重提 (2)

關燈
。和他同路走的幾匹驢子,早是走遠了,那個驢夫站在驢子後面望了他兩人,只是呆著,可又說不出什麽來。正猶豫著,他發現路旁月老祠邊,停有幾輛人力車,他就插嘴道:“那邊有空車,先生,你還是騎我的驢,讓這位小姐坐了車子去,你看好是不好?”謝玉樹向著他手指的所在看去,笑道:“那就好極了,你快去把車子叫過來吧。”梅麗笑著,倒是並不推辭。驢夫把車子叫了過來,那車夫看是坐汽車的小姐要坐車,不肯說價錢,只管讓梅麗上車,說是瞧著給。梅麗也就只好上車,笑起來道:“現在算是人力車上前,要等汽車了。金榮,我在哪裏等著你呢?”金榮聽說,倒楞住了,頤和園外面,雖然有一條小街,開了幾家茶飯鋪,可是那種地方,如何可以讓小姐進去?想了許久,才笑道:“除非是咱們倒退回海澱去,那裏可以找出幹凈點的地方坐著,我把車子安排好了,再坐洋車重來,同到西山去。”梅麗道:“怎麽著?來來去去,我們是要在大路上游春嗎?”謝玉樹道:“我倒有個法子,過去不遠,就是敝校,八小姐可以先在敝校接待室等著。貴管家把汽車開到那裏,我可以找個地方安頓著。我聽說兩位伯母都在西山,我今天沒事,然後我可以送八小姐去,順便給伯母請安。”梅麗笑道:“那可不敢當。”金榮道:“就是這樣辦吧,八小姐可以到謝先生學校裏先等一等。”說著話時,謝玉樹又騎上了驢背,笑向梅麗道:“趁這個機會,到敝校參觀參觀去,不也很有意思嗎?”梅麗心裏可就想著,這有什麽意思?不過面子上,倒不十分拒絕。只好說:“好,我瞧瞧去吧。”人力車夫早是不肯將買賣放過,扶起車把,就拉走了。謝玉樹一提韁繩,驢子由車後也追了上去,緊緊貼著,向前走來。一車一驢,慢慢地在柳樹林下,走到黃沙叢裏去,漸漸有些模糊了。金榮看到,卻想起一件心事,那年春天,七爺騎馬游春,不就是在這地方遇著七少奶奶的嗎?這個樣子,很有些相像,而且他二人,似乎也很有愛情,不過金家不是當年了,他倆將來又要演出一些什麽悲歡離合,可不得而知呢。世事就是這樣,一場戲緊跟了一場戲來,哪裏一口氣看得完呢?正是:西郊芳草年年綠,多少游人似去年?

尾聲 消息索哀詞人悲秋扇 生涯寄幻影夢老春婆光陰似流水一般的過去,每日寫五百字的小說,不知不覺寫了八十萬字。用字來分配這日子,加上假期又有誤卯的時間,這部《金粉世家》,寫了六年了。在楔子裏面,我預先點了一筆,說一年作完,不料成了六倍的時間。然而就是六倍的時間,昨天也就完了,光陰真快啊。當我寫到《金粉世家》最後一頁的時候,家裏遭了一件不幸的事件,我最小偏憐歲半女孩子康兒,她害猩紅熱死了。我雖二十分的負責任,在這樣大結束的時候,實在不能按住悲慟,和書中人去收場。沒有法子,只好讓發表的報紙,停登一天。過了二十四小時以後,究竟為責任的關系,把最後一頁作完了。把筆一丟,自己長嘆了一口氣說:“算完了一件事。把這件事告訴我的朋友。”他在前兩個月,忽然大徹大悟,把家庭解散了,隨身帶了小小包裹,做步行西南的旅行去了。這個時候,大概是入了劍閣,走上棧道,快到成都了。我就再想寫些金家的事情,也是不可能。金家走的走了、散的散了,不必寫得太淒慘、太累贅了,適可而止吧。我如此想著,如釋重負。

又有一個朋友到我家來安慰我,他是有《金粉世家》迷的,每日非在報上看完一段不可,現在見我桌上的稿紙,已把小說寫完了,他大不謂然,說是沒有交代的人太多。我就問道:“依你的主張,要交代到什麽程度,這小說才算完卷呢?”他對於我這一問,一時倒答覆不出來,躊躇著微笑。他想了許久,才道:“依我的意見,最好是書上的人,全有個交代。甚至伺候敏之、潤之的阿囡,玉芬的丫頭秋香,我在書上和她發生了一點友誼,我總希望知道她一個結果。就是冷清秋的下場,你雖先在楔子上面點明白了,她成了個賣字的婦人,可是不能賣一輩子的字……”我不等他說完,笑道:“這樣說來,恐怕我沒有那樣長的壽。你想,我寫金家一年多的事,已經費了六年的時間,寫他們家十年八年的事,那要多少日子呢?”朋友一想,這話也對,便道:“就讓你收束吧。不過我要問句外行話,假使有人不願它完,跟著續了下去,你有什麽感想?”我說:“我沒有感想。因為我作《金粉世家》,是我導演一出戲。有人續撰《金粉世家》是他導演一出戲,各幹各的,有什麽關系?”他聽了,也就點點頭。我把話說完了,又勾起了我別的心事,我想,作小說是我在這裏導演,可是我身後,還有一個造化兒在那裏和我導演,假使有人給我作起小說來……我那朋友,他以為我又在悲慟,便用話來扯談道:“你這書愛看的人不少,編一個劇本來演幾幕戲,也許能叫座,你以為如何?”我道:“這不行,這部小說,不過是寫著富貴人家一本破爛人情賬,不成片段。”朋友道:“這樣一部大書,不能無一詩一詞去題詠它,你喜歡作詩的,何不來首七言古,總結一筆?”我道:“我沒有這心緒,老僧從此休饒舌,後事還須問後人吧。”朋友不過是扯談而已,只要我不發愁,倒不去管,陪著我說了許多話,又拉我上了一次公園,方才分手。不過他這幾句話,卻引起了我一件心事。記得我那朋友,對我說過,冷清秋在小樓的時候,百般無聊,很感到人生無趣,大有厭世之意。雖其間她是否尋過短見,外人不得而知,可是她卻填了三闋《臨江仙》,表示她那時候的感想。那詞我還記得乃是:銀漢紅墻消息斷,夜闌夢也匆匆。茜窗人去碧廊空,西風飛白露,冷月照孤松。幾次欲眠眠不得,蕉心剝盡重重,隔屏數遍五更鐘,淚珠和恨滴,封在枕函中。

說與旁人渾不解,愁多轉覺心閑。紙窗竹戶屋三間,垂簾無個事,抱膝看屏山。一樓沈檀縈佛火,小樓今夜新寒。斜風細雨撲疏欄,殘更來永巷,如水夢初還。

懺盡紅情猶有恨,隔簾羞見牽牛。淒涼佛火黯高樓,擁衾無一語,敲折玉搔頭。但願思君休再夢,夢時醒也還休。倩魂頻斷莫勾留,好乘今夜月,一探廣寒秋。這三闋詞,不是一夜填的,但是這第三闋詞,說的是很明白的,又是恨,又是憤,恨極憤極,夢也不要做,魂斷了也不必去躊躇,香銷玉碎了就拉倒。大概總是有這樣一個晚上的了。這三闋詞,據我看來,雖說不能成家,可是裏面也不無一二句可取的。朋友二次來了,我就把詞念給他,他聽了倒十分欣賞。他本寫得一筆好字,後來因為給書畫展覽會寫扇面,就把這三闋詞寫上去了。而且在詞後面隱隱約約,加了一段按語,說這三闋詞是位朱門棄婦所作。這扇面子在會場裏展覽起來,人家不賞玩字的好壞,倒要研究這詞是哪種婦人所作。偏是為了新聞記者打聽去了,在新聞裏宣布起來,參觀的人,更是註意。後來來了一個中學校的男學生,出了八塊錢,把這面扇子買了,而且當時就要拿走。會裏人說,在沒有閉會以前,陳列品不能拿走,可以先開張收條給他,到了閉會的日子,有一定的地方,憑條換扇面。那青年人再三地說,非拿走不可。最後他說明,他和這把扇面上的題字,有些關系,人家就只好讓他拿走了。我那朋友把這事很高興地告訴我,料著這位青年,便是冷清秋的兒子,不然,一個窮學生,不肯花許多錢買把扇面的。我想,或者有之。好在我這部書,年月地址,越糊塗越有趣,承認了我朋友的話,不過是糊塗裏加上一層糊塗,倒也沒關系。將來有人要續書,卻也不愁沒有線索可尋了。

這是初夏的事情,到了這年秋天,事隔數月,我已經把這件事忘了。一天和那朋友同去看有聲電影,把這舊案又重翻起來。原來這天電影院映的片子,名字是《不堪回首》,是個哀情片子。我們到影院入座以後,馬上就開映了,倒也沒有計較別的。可是在我們前一排的座椅上,有一個婦人,不斷地批評這影片裏的情節。她是和她身邊一個半大孩子說話,聲音非常之低小,聽不出來究竟批評的是些什麽。只是後來銀幕上出來一個中年婦人,聽到她道:“這個是邱惜珍啦,原來她演電影了,為什麽改了名字呢?”我聽到“邱惜珍”三個字,好像很耳熟,一時卻又想不出來。及至電影休息的時候,電燈覆明,我正打算看我前面這位批評的婦人是個什麽樣子,不料那婦人連和身邊一個穿灰布制服的學生說了幾聲走,就起身走了。她走的時候,拿一塊手絹,不住地擦著眼睛,那眼圈兒可是紅紅的。那婦人雖有三十多歲,細皮白肉,穿了件半舊黑色長夾衣,不擦脂粉,在端重裏面,還透著幾分清秀。我仿佛在什麽地方看見過她,只是她走得很快,來不及細認她。我那朋友卻對我說,那個半大孩子,便是收買清秋詞扇面子的人,卻不知那個婦人是誰?何以電影不看完就走呢?我一時想不到那樣周全,也沒有答覆我朋友的問題。我自展著影院的一張影報來看,那影報載明著這個片子的主角景華,是大家公子,西洋留學生出身,在德國某電影公司,實地練習電影多年。其夫人秋月魂有演劇天才,亦研究電影有年。我看到這裏,不由將腿一拍,心裏恍然大悟,這個做主角的,不是別人,就是金燕西。因為燕西單名一個華字,所以他不用號用名,那個景字,不用說,是金字諧音。剛才那個婦人說這個女主角就是邱惜珍,影報上說,她是景華的夫人,換句話說,她是金燕西的夫人了。燕西何以倒和她結了婚,又變成了演電影呢?這件事真是不可究竟了。當時我因為看電影,不便說話,免得吵鬧了別人,就擱在心裏,先看電影。那電影上的情節,是說一位有錢的青年,在讀書的時候,不好好讀書,專門去追求愛人,因之把書耽誤了。只因家中遭了天災人禍,家道中落,沒有錢供給愛人,愛人和他翻了臉。他一氣之下,身染重病。幸而病養好了,神經衰弱,書沒念得好,又沒一點學問,一點事也找不著。結果,白天在戲院當小工,給人貼廣告。後來來了一位大名角,他把廣告貼倒了一張,名角大怒,要求戲院老板把他革除。他為了和名角去解釋這件事,和她在後臺相遇,原來這個人,就是他從前的愛人,不過現在改了一個名字了,於是他掉頭不顧而去,電影完了。戲是演得極好,前半段簡直就是燕西本人的事。大凡一個主角,能演著與他有關痛癢的劇本,他一定是演得更親切,由這一點上來證明,也覺得主角是燕西的化身了。

我那朋友在旁邊看到我的情形,追問我是什麽事?我把我所想得的事告訴他。他也說:“不錯,這個男主角,大概就是金燕西。剛才那位冷女士,還是很樸素的樣子,沒有緣故,她不會母子花了兩塊錢來看電影的。你不見她走的時候,眼圈兒紅紅的,擦著眼淚想要哭出來嗎?”我說:“我早就疑到這一點哩。”我那朋友也是點著頭拍著腿,連說是是。還是茶房走過來道:“二位先生請吧,不早了。”我們擡頭看時,座位上已是走得一個人沒有,二人大笑起來,方始回家。

由這次看電影起,我得了金燕西的結果,很是欣然。可是過久了,我又疑惑起來,俗言道得好,百足之蟲,死而不僵。像金家那樣富貴,除了親戚朋友不去說,就是燕西兄弟姊妹輩,手頭多少都有些積蓄的,難道就沒人替燕西想點法子給他找條出路?這也並不是把演電影,就當為不是好職業,不過中國電影界,演員向來薪水不多,而且工作很辛苦,尤其是男演員,充其量不能過二百塊錢。燕西未出洋之前,三四百元月薪的事,他還以為不好,何以出洋之後,倒這樣小就呢?我這樣想著,把我以前猜想的情形,幾乎又要全部推翻。不過我再轉個念頭,高明之家,鬼瞰其室,燕西倒黴了,他的兄弟姊妹又焉能保著不跟著倒黴?再說,大家庭制度,固然是不好,可以養成人的依賴性。然而小家庭制度,也很可以淡薄感情,減少互助,弟兄們都分開了,誰又肯全力救誰的窮呢?我的思想是如此的,究竟錯誤了沒有,我也不能夠知道。

大概是半個月後的工夫,又有張景華主演的片子到了。片子的名字叫做《火遁》。是這個人演的片子,已經能夠讓我註意的了,加上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。我不能不去看。那片子裏的情節,卻是說一個中年丈夫,對一個青年妻子,竭力愛護。但妻子對於丈夫的行為,不大了解。丈夫因為得不著妻子諒解,就到外面跳舞捧女戲子,以致夫妻兩人感情更壞。丈夫有一天回家很晚,這妻子恨不過,放了一把火,將房燒了。抱著一個周歲的孩子,跳到火裏去燒死了。丈夫看到,要到火裏去救人,被救火隊拉開了,但是他吃了一大驚,把人嚇瘋了,以後遇到有火的,甚至一個小爐子,他都要用水去把它撲滅,惹了不少的亂子,結果受傷死了。臨死的時候,口裏還喊著,火裏有個女人,有個孩子,救哇救哇!電影表演得很是沈痛,這分明是隱射清秋火場逃去的一幕,不過把男子說得太好了。於是我知道燕西對清秋,還是不能諒解。假使他母子要看到這張片子的話,又有什麽感想呢?天下事卻總是相反的,後來我在報上看到一條銀幕消息,說是景華主演《火遁》後,聲名大起,有許多女子寫信給他,和他表示同情,還有許多女子,將自己的相片,親筆簽字在上面,寄了給他。他最偉大的一張片子,又在拍攝中,叫做《春婆夢》,說是有一個眼看全家盛衰的老太太做主角。我看了這段消息之後,疑他有點醒悟了。然而許多女子迷戀他,他又不難找著出路,走到溫柔鄉裏去,或者再做第二次夢呢。這樣說來,千古情場得失,究竟是男子之過呢?還是女子之過呢?

章回小說大師張恨水(代後記/張友鸞)



張恨水(1895—1967)是我們同時代的一位章回小說大師。

他終身從事新聞工作,寫小說原是他的副業。由於他努力寫作,慘淡經營,他的小說為讀者所喜愛,自然而然地他成為小說專門家了。

他的作品在一百一十部以上,還沒有人把它整理出一個完整書目。字數遠遠超過千萬,也從來沒有人加以統計。

二十年代中期起,乃至整個三十年代,他的作品被大量印行。由於出版他的作品,有人爭取承受“版權”,特意因為他組織一個出版社。由於改編電影,有人爭取“攝制專有權”,大打官司。各個劇種,以及曲藝評彈,紛紛改編他的作品。在當時作家之中,這種情況是頗為突出的。

他的讀者遍及各個階層。作品的刻畫入微,描寫生動,文字淺顯,口語自然,達到“老嫗都解”的境界。內容主要在反對封建,反對軍閥、官僚的統治,反對一切社會不良現象;主張抗戰,主張戀愛真誠的婚姻自主。他的思想似乎是舊民主主義的,在當時卻自有他一定的進步意義。

我不知道我們的圖書館收藏他的作品有多少。在十年動亂中,這是被封存不供借閱的“禁書”。它被“否”了,說是黃色讀物。現在,更多的人說他是鴛鴦蝴蝶派,是禮拜六派。有的大學生很想研究一下“張恨水及其作品”,卻只是趑趄不前,他們害怕會被打成“小鴛鴦、小蝴蝶”。

現代文學史家對於這樣一位有影響的作家,全都避而不談。使人聯想到,“漢代也許沒有楊子雲”這個歷史故事。他的作品好,你表揚;他的作品不好,你批判。視而不見,不能不說是文學史家的失職。

還有不得不提的,是他的國際聲譽。舉個例說: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書目裏,收藏有他的小說近六十種。有些大學圖書館,也分別藏有三二十種。大學畢業生考博士《張恨水研究》是論文的專題。是不是應該告訴他們:“張恨水是鴛鴦蝴蝶派,快快停止你們的研究吧!”或者我們也來研究一下張恨水,重新作出適當的評價呢?

這裏,為我們研究者提供一點淺薄的研究參考資料。



張恨水的小說,根據寫作和發表時間的先後,約可分為四個時期。每一時期有客觀上不同的時代背景,有主觀上的思想嬗變的痕跡。藝術技巧上也可看出,他從幼稚到成熟、到得心應手、揮灑自如,末年卻是可悲嘆的衰退。

初期

所有作家都一樣,起初總有一個模擬練習寫作時期,這個時期的作品,不問可知是幼稚的。

他的處女作,是一篇武俠小說,他自己到後來也記不得全題,但能隱約想起題目中有一個“俠”字。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發表,更沒有想到將來要成為小說作家,只是寫好了念給弟弟妹妹們聽,說故事好玩。一股“創作欲”開始萌芽。這時他十七歲。論年齡,他開筆不算太早,然而這畢竟還算不得真正寫作的起點站。

十八歲,死去了父親。十九歲,由於家庭包辦婚姻的不如意,在成親後不幾天,他就離開家,出外謀生。一直沒有穩定的職業,掙紮在饑餓線上,流浪江南。對於世態人情,有切身的體會。當時的生活十分困苦,卻給後來寫作提供了源泉。

也就是十九歲那一年,他在蘇州,寫了《舊新娘》、《桃花劫》各三四千字。二十歲,寫《青衫淚》,大概窮途末路,發牢騷,寄幻想於未來。原計劃寫成長篇,可是只寫到十七回為止,沒有寫完。二十一歲,寫《未婚妻》、《紫玉成煙》。二十三歲,寫《未婚夫》。二十四歲,寫《南國相思譜》,曾在蕪湖《工商日報》連載,是否登完,不得而知。

這些早期習作,都是文言的。在敘述描寫之中,夾雜許多詩詞,用以表露文采。他寄了一些給《小說月報》的編者惲鐵樵,得到回信稱讚,但始終未見發表。

二十四歲的後期,他開始寫白話小說。一篇《真假寶玉》約三千字;一篇《小說迷魂游地府記》,約一萬字。他記得是在《民國日報》連載的。他的“創作欲”這時已經上升到“發表欲”,以在報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為樂事,並不計較稿費。事實上,報刊對於這樣初事寫作的人,肯寄點郵票作為報酬,就算得相當重視的了。

時間是民國初年,社會還完全在封建勢力支配之下。知識分子從帖括中解放出來,為時未久,能夠致力於小說的創作,原是難能可貴的。但從他初期作品那些篇名中,卻看不出有什麽重要意義的題材。可以說,那只是追求時好,投合編者口胃,爭取發表而已。

當時報刊,按照小說故事情節,分為:社會小說,言情小說,政治小說,愛國小說,倫理小說,武俠小說,偵探小說等等。在比重上,言情小說的讀者最普遍,編者最歡迎,作者最多,因而又細分作:愛情小說,哀情小說,奇情小說,俠情小說等等。他的初期作品,無疑是屬於言情小說一類。他自己說,寫《青衫淚》是模擬《花月痕》的。其實不僅如此。當時言情小說作者當作典範的,還有《青樓夢》、《海上花列傳》、《海上繁華夢》等小說。走這條路子,決非“取法乎上”是很明白的。

然而值得慶幸的,他走這條路沒有走通,到此止步了。

二期

1919年秋天,他來到北京,先在《益世報》做校對,後在上海《申報》駐京辦事處做編輯。“五四”運動的浪濤,震撼著所有青年人,他自然也無從例外。只是他愛好鉆研古典文學,裝了一肚皮詞章,對於《文學改良芻議》,雖然原是讚同,究竟不無保留。他有了正式工作以後,收入不甚菲薄,就不大想寫作了。因為卻不過朋友的情面,到京第二年,給蕪湖《工商日報》寫了一篇《皖江潮》,約莫七八萬字。這篇之後,有四五年他沒有再寫小說。

寫《皖江潮》這一年,他二十六歲。從寫作時間的連續性說,應是他初期作品的最末一篇。但無論就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看,卻屬於第二期作品的第一篇。因為他開始從舊式言情小說的窠臼中擺脫出來,走向諷刺和譴責的路子了。他自己不大重視這一篇,我卻認為這是他從事寫作以來的重要轉折點,是關鍵性的一篇。

1924年4月,《益世報》總編輯成舍我,離開報社,自己創辦《世界晚報》。他們是老同事,在《益世報》的時候,互相唱和,詩酒留連(《春明外史》中有楊杏園和舒九成聯句的描寫,就記的是他和成舍我吟詩故事),很談得來。成舍我“知人善任”,心目中早安排了他在晚報擔任的角色,約請他主編一版副刊,並言定寫一篇連載小說。他接受了,副刊取名《夜光》,小說取名《春明外史》。——自此以後,他無論在哪家報社擔任何種職務,總歸要兼編一個副刊,自撰一篇、甚至兩篇小說,按日連載,這成了慣例。一般是每天刊登五百字左右。《春明外史》共有一百多萬字,直到1929年才告結束。也就是說,他二十歲時寫起,三十五歲才寫完。這篇之後,接著他又在《世界晚報》發表了《斯人記》。1925年2月,成舍我於晚報之外,又創辦了《世界日報》。仍然請他兼編一個副刊,取名《明珠》(另外有個新文藝副刊,劉半農主編)。他先發表的連載,題為《新斬鬼傳》。針對當時社會不良現象,備極諷嘲。因為寫的是抽象人物,盡管也很淋漓盡致,一般讀者不能十分理解,“叫座”的能力不高。這篇登完,接著發表了《金粉世家》,卻又引起熱烈的高潮。特別是有文化的家庭婦女,都很愛讀;那些閱讀能力差的、目力不濟的老太太,天天讓人念給她聽。受歡迎的情況,可以想見。這篇小說也很長,報上連載好幾年。結束後,他繼續給《世界日報》寫了《第二皇後》。不知為了什麽原因,這篇沒有在報上登完。

自從《春明外史》在報上發表,很吸引讀者,大大有助於報紙發行量,因而北京有幾家大報,都來請他寫小說。這個期間,他同時給《益世報》寫《京塵幻影錄》,給《晨報》寫《天上人間》(此篇後來《上海畫報》轉載)。這兩篇都沒有像《春明外史》、《金粉世家》那麽轟動。

雖然早年他曾在上海報紙上發表小說,但是篇幅不長,數量不多,時間不久,一抹而過,沒有被人註意,不生什麽影響。及至他在北京發表多篇小說,成了很有名氣的作家;只是當時交通不便,北京報紙的發行網限在華北,南方難於看到,他也僅僅為北方人所知。1929年,上海《新聞報》副刊《快活林》主編嚴獨鶴,來游北京,知道他是北京人所喜愛的作家,又從報上讀到他的小說,就浼人介紹,約他給《新聞報》寫一個長篇。他答應了,擬了故事梗概,取名《啼笑因緣》。稿子陸續寄出。當第一部分寄去之後,似乎並未得到十分重視,被擱置五個月,才開始刊載。這一炮打得響亮,很快就成為家弦戶誦的讀物。《新聞報》是當時發行最多、面向全國的報紙。長篇小說,在它是聊備一格,看作與印數多少無關的。誰知登了《啼笑因緣》,銷數猛增;廣告刊戶,紛紛要求小說靠近的地位。張恨水成了《新聞報》的財神,讀者崇拜的偶像。以前《新聞報》連載小說,是由所謂“名家”輪流執筆的;自此以後,這個席位,卻歸他包辦了。陸續發表的有《太平花》、《現代青年》、《燕歸來》、《夜深沈》、《秦淮世家》、《水滸新傳》等長篇,一直到上海被日寇占領、和內地郵件不通時為止。

這一時期,客觀上他是南北馳名,約他寫小說的報社函電交至;主觀上卻正精力充沛,一天不寫小說就一天不痛快。他以驚人的速度,分別同時在各地報刊上發表的長篇,有:《北京新晨報》的《滿城風雨》,《劍膽琴心》(後在《南京晚報》重刊,改名《世外群龍傳》),《水滸別傳》,《歡喜冤家》(後改名《天河配》);《北平朝報》的《雞犬神仙》;北平真光電影院畫報的《銀漢雙星》;沈陽《新民晚報》的《春明新史》,《黃金時代》(後在《旅行雜志》重刊,改名《似水流年》);《旅行雜志》的《秘密谷》,《如此江山》,《平滬通車》;《申報》的《小西天》,《換巢鸞鳳》;上海《晶報》的《錦片前程》;《太原日報》和《南京晚報》同時連載的《過渡時代》;南京《新民報》的《舊時京華》,《武漢日報》的《屠沽列傳》等篇。

上海世界書局出於“生意經”,願意多出稿費,請他寫小說,而以不經報紙刊載為條件。他接受了這個條件,寫了三部:《滿江紅》,《落霞孤鶩》,《美人恩》。1935年,成舍我在上海辦《立報》,創刊時約他去編副刊《花果山》,兼寫長篇連載,題名《藝術之宮》。這是他第二期作品的最後一篇。

1924年到1935年,這十一二年間,是他寫作的黃金時期。年齡從二十九歲到四十歲,正是年富力強,想象能力非常發達。所有小說,主要矛頭都是指向封建主義。特別譴責那些統治階級——軍閥與官僚,為被壓迫、被剝削的人民大眾鳴不平。從《春明外史》起,到《藝術之宮》止,都是這個基調。在《夜深沈》的序言裏,他說:“這裏所寫,就是軍閥財閥以及有錢人的子弟,好事不幹,就憑著幾個錢,來玩弄女性。而另一方面,寫些趕馬車的、皮鞋匠以及說戲的,為著挽救一個賣唱女子,受盡了那些軍閥財閥的氣。”他用深刻而通俗的筆調,寫他觀察入微的熟悉生活,所以能夠那麽娓娓動人。也有人說:他的小說,果然揭露了一些問題,只是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,在某些篇的結局,呈現一片迷惘狀態,是很不足取的。這種批評,原有一定的道理,指出了他的缺點和不足。但是,我們也應該註意到,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,處於“五四”運動的初期,新思潮開始萌芽,是大革命的前夕。有那樣一位作家,站在勞苦大眾一邊,為之呼籲,引起讀者的共鳴,肯定他的進步意義,承認他的作品是於革命有利的。

三期

“九·一八”事變後,為了保衛家園,敵愾同仇,他開始寫抗戰小說。起初寫的是短篇,合印成集,取名《彎弓集》,顯然是以“射日”為隱語。其後在很多作品中,都插入一些抗敵禦侮的情節,然而究竟還不是以抗戰為中心內容。正式以抗戰為主題,卻是1936年後寫的作品。

《立報》初創時期,我擔任總編輯,和他同住在德鄰公寓,朝夕相晤。我們都不喜歡當時那個上海城市,嫌她太嘈雜、太亂。因之,在接受成舍我之約時,都說定短期幫忙,唱個“打炮戲”。大約四五月後,他接到北平朋友來信,說是冀東敵偽組織,開了一張北平文化人的黑名單,將要采取行動。他因在小說中宣傳抗日,也被列名其內。隨著,家中來了電報,囑令“勿歸”。他躊躇仿徨之際,我便建議他舉家南遷,到南京去辦一張小型報。我把辦報計劃,說給他聽。他欣然同意,就拿出稿費當資金,叫我先回南京,從事籌備。真正用自己勞動得來的血汗錢來辦報的,在我的記憶中,除了他還沒有第二個。

1936年4月,《南京人報》出版。他是社長,我是副社長兼經理,後來又兼總編輯。日常事務,由我承擔;只是提綱挈領的大事,才向他請示。這樣做,也是我們在上海商量好的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